在平常人眼里,中医是治疗慢性病的,或者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总觉得西医帮助渡过了急、危、重等诸道难关,然后让中医来收尾,让中医来调养。因此,说到底,中医只能用来治一些“死不了的病”。而在另一些人眼里,中医只是啼鸣的公鸡。你啼,天也亮;你不啼,天也亮。中医究竟是不是这么回事呢?就让《思考中医》来回答这个问题。
刘力红教授认为,经典是中医这门学问的基础学科,而这个基础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东西能够代替。欲学好中医,欲在中医这门学问里达到较高的境界,就必须重视经典这个基础学科。
医术以治人,医道以度人。中医之道除了治病救人,更是从生活方式上度人心、救世道。刘力红教授的《思考中医》便是由医术而论医道,并将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融于其中,几近于道矣!本书将学术性和可读性很好地结合,一出版即引发中医文化讨论热潮,十余年畅销不衰,此次为第四版,内容作了修订,作者新写了长序,同时对装帧设计进行升级,使内容与形态都得到了提升。
近年来,全国上下越来越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医药学作为我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势必会越来越受重视,中医类图书也将越来越受读者欢迎,《思考中医》作为中医文化的代表性著作,是shou选之列。同时,《思考中医》是常读常新的,任何时候阅读,都有收获。
《思考中医》又名《伤寒论导论》,按照天人合一的观念,从阴阳、伤寒的角度,结合自然的季节、时辰来研究人的疾病与健康,分析了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类病证及诊治纲要,是一部依托《伤寒杂病论》又超越《伤寒杂病论》,从更广阔的视角思考中医理论、中医文化、中华文化的著作。本书竭力避免深奥晦涩,将学术性与大众化相结合,取名为“思考中医”,是取思考时空、思考生命、思考健康之意,它既是中医专业书,也是有益于大众的优秀传统文化书读物。
《思考中医》自2002年出版以来,引起强烈反响,掀起了一波中医文化热潮,不断加印,并根据需要再版三次,此为第四版。第四版在前版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做了修订,使之更加完善,内容质量得到提升。作者新撰写的万字长序,回忆了当年撰著出版本书前后的故事,并谈了他近年在中医领域的新经历和新思考。第四版还进行了新的装帧设计,采用更加便于阅读的开本和版式,更换了新封面,内文用纸也予升级,面貌焕然一新。
刘力红,男,1958年生,湖南湘乡人。现任广西中医药大学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扶阳流派传承工作室主任、北京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曾就读于广西中医学院、成都中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1992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在校受教于陈治恒、陈亦人教授,此后师承李阳波、邓铁涛等名师,2006年拜于钦安卢氏门下,依止卢崇汉师习医。2014年起,师从杨真海先生修xi黄帝内针。因著作《思考中医》,主编《中医名家绝学真传》,整理出版《黄帝内针》,以及长期不遗余力地挖掘民间优秀中医流派、弘扬传播传统文化及中医理念而蜚声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