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中医倪海厦撰写
03/14/2008一位来自多伦多的中国人38岁,带着他的妻子来我院求治,他的妻子手足关节疼痛又正值经期且伴随经痛,只要喝冷水则全身都会痛,平素非常怕冷。黄帝内经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踡,缩踡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此人的关节疼痛必由受寒所致。我问他们来自哪里,他们回答老家在哈尔滨,这几年搬到多伦多居住。
不管是哈尔滨或是多伦多都是属于北方,气候都很寒冷,体质不够坚实者就容易受到寒邪侵犯。先生问我他妻子的病需要治疗多久?我反问他:“你们能留在这里多久?”先生回答:“我是特地带我太太来治疗的,只要治的好,让她不要再受痛苦,无论留多久都可以。”这位年轻的丈夫是如此深爱着他的妻子,令我和在场的所有跟诊同学莫不为之动容,如果天下的丈夫都能如他这般爱护妻子,这世上的女人得到乳癌、忧郁症…等与情绪有关的疾病就会少很多。
这样善良恩爱又这么相信中医的夫妻,我必当全力医治她妻子的疾病,让她早日摆脱病痛的折磨,与丈夫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我辈中医就是要让大家过着幸福健康的生活,而不是让病人每天在吃不完的西药与作不完的检查之中继续承受病痛。
她现在正逢经痛,我立刻帮她下了血海与三阴交,针下去当场痛就去除了,针灸就是如此之快,立竿见影,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是西医的止痛药远远及不上的,止痛药吃了还会伤肝伤肾,得不偿失。中医治疗经痛是一片蛋糕,只要看过人纪针灸DVD的人都会知道如何治疗的。
至于她的关节痛乃是风寒湿三痹而以里寒湿为主,我就帮她开了去风去寒去湿的方子再根据她的其他症状做些加减,我所用的方子都是经方,看过伤寒论DVD的同学应该可以猜出我用的方子,我不过就用了11味药而已,诸位猜猜效果如何?
隔天他们夫妻回诊,这次换先生挂号了,因为昨天他亲眼见识到中医的神效,于是也想寻求中医治疗他三十年的胃痛。他说他这胃痛自七八岁就开始了,每天早上不需调闹钟自然会因胃痛而醒来,而且这胃痛是逐年加重,令他苦不堪言。他自述为了这个胃痛从小至今不知看过多少医生,从大陆看到加拿大,不知吃过多少中药和西药,都没能治愈。小时候看西医,西医告诉他是十二指肠溃疡。
结果吃了西药也未见好转。1992年到黑龙江的中医医院寻求中医治疗也没改善。1997年特地到上海看中医吃中药也毫无起色。2000年再去西医医院检查,西医说是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给他吃了杀菌药,也只不过好了一小段时间又复发了,这求医的期间做了不少检查也吃了不少药,但胃痛仍未解决,实在是非常折磨人。这位先生胃痛一直治不好,那是因为他都没遇到我们经方派的中医,我们经方派的中医治疗胃痛那是apieceofcake。
我常说胃如同一个家的大门,大门都修不好,遑论房子内部的装修,西医连胃病都治不好,还想治疗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不可能治的好嘛!西医说很多胃痛是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只要杀灭幽门螺旋杆菌就好,而这位先生吃了杀灭幽门螺旋杆菌的西药后,胃痛仍然存在,这就说明造成胃痛的原因根本与幽门螺旋杆菌无关,西医因为没有阴阳寒热的观念,所以他们不知道胃痛的成因,因此治不好胃病。
现在就由我来替大家解说这个案例。这位先生胃痛三十年,每天早上因为胃痛而醒,吃完饭后胃就不疼,过一阵子肚子饿又开始疼,口渴尚好,夏天喜饮冷,饮冷之后就闹肚子(胃疼),大便有未尽感,尿频,小便淡白有时黄,怕冷怕风,刷牙易出血,足冷且足汗多,手冷,额热。舌苔白多黄少,苔厚。此人手足冷而且怕冷,饮冷之后又闹肚子,很明显地是里寒之证,但他舌苔带有些黄,说明里面有些热,因此是胃家寒热并结之证,以寒为主。
患者第二次来诊时述喝完第一碗药后胃就已经不痛了,喝第三碗药后左手臂阴面起红疹,自行消退后换右手臂阴面起红疹,之后又自行消退,此乃中药下去使他多年累积在脾胃中的毒素排出来之故,很多人以为吃了中药后起疹子是因为本身对中药过敏,因此不敢再吃,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吃中药后会起疹子乃是中药在帮助我们的身体排除毒素,这是好事,大家千万不要误解。
这位先生才吃了我开的第一碗药后隔天胃就不痛了,困扰他三十年的胃痛只喝一碗药就痊愈了,不仅如此连刷牙易出血及颈项不适之证也都好了,我用的处方非常简单,连台湾马路边的中医都知道,但是疗效就是如此之快,这就是经方的威力,请问各位读者,还有什么治疗能比这更快的吗?我常说医疗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做到一剂知或一碗知,病人喝第一碗药就体会到药效了,一下针病痛就立刻缓解了,这就是最高境界,我将努力训练我的学生。
希望他们将来也能达到中医的最高境界,造福更多人群。这样我退休后就可以安心地去玩音乐,开PUB了,多开心啊(大笑)。
这篇诊疗日志是我的学生杨医师所撰写的,她模仿我的笔法十分入神,所以我ㄧ字不漏不修改的将此篇诊疗日志登出,以飨读者,写的真像是我写的,老师很高兴有此传人。等到训练完成我将公告她的真实姓名给大家,写的真是很棒很棒,很劲爆。
汉唐中医倪海厦上03/25/2008
文章出处:汉唐中医官网
原文链接:https://www.hantang.com/chinese/ch_Articles/3-25-08.htm
免责声明:本站引用或原创的文章,著作权皆属原创作者所有。内容仅限于个人学习和研究使用;禁止将内容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否则后果由用户承担。访问和转载本站内容即表示您已同意上述条款。如有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给我们发送邮件:nhx-icu@outlook.com,我们收到后会第一时间删除或者下架内容。
文章评论